各種網售自制食品以綠色健康、絕無添加、手工制作、私人秘制等宣傳語吸引顧客,很多店鋪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食物的造型和口味。但是不少自制食品銷售者不能提供安全證明,存在很大安全隱患。據有關調查,國內最大電商平臺淘寶網有3000多種自制食品,部分自制食品一個月甚至能出貨數千件。目前在互聯網購物平臺銷售食品的個體商家,大部分沒有從事食品行業所需要的生產、流通、衛生許可證。
一方面是自制食品的驚人銷量,一方面是市場監管空白所帶來的安全隱患。若不再及時引導,加快網購食品監管立法進程,提高網絡食品經營主體入市門檻,明確執法主體,對網購食品的全鏈條進行監管,那么“自制”這個目前代表“美味安全”的詞,很可能走向食品安全問題的深淵。
全國人大代表李偉指出,一些打著私家廚房、獨家秘制旗號的網絡商家,不僅無證無照,而且銷售的食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。網絡自制食品主要來自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廠,大多不具備消毒、檢疫等衛生檢測手段,經營條件難以達到衛生、環保部門許可標準,產品大多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、產品標準號、食品添加劑、廠址等信息的“三無”產品。